核心提示:走过自生自灭的个人网站时代后,那些仍坚持在创业路上的老站长们,始终没有离开人们的视线。 |
“个人网站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华军说,这位在软件下载领域知名度颇高的站长于2005年创立北京奥蓝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对华军软件园网站进行商业化运作。网名为“网星”的王晨昀现在运作着几十家网站,但“除了自己的博客是个人网站,其他都是商业网站了”。有着“个人站长第一人”之称的高春辉,当初的个人网站也变成了博客,他创立的“手机之家”已被太平洋商业网络收购,目前收入良好,他认为,“老站长们已经被遗忘了。”
忆起当年,有太多美好。1990年代中期,互联网从美国传入中国,迅速落地生根,生长出茂盛的枝桠。许多高春辉、华军、王晨昀式的站长们聚合在一起,成为其中的一枝。这拨人对互联网感情极深,“没有互联网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为网而生,至少我是这么感受的。”王晨昀表示。网名为“边城浪子”的高大勇则说,“我这辈子算是交给互联网了。”
并非一切都很美好。1997年的葱郁,2000年衰落,2003年又兴起,在那波互联网浪潮中,很多人真的成为了历史,但还有些人坚持下来以另外一种方式续写传奇。高春辉、高大勇、王晨昀……在站长这个小部落里,那些故事还在流传,如今的创业大舞台上也不乏他们的身影,也许人们更乐于提起老站长们的网名:破锣糕、边城浪子、网星……
一直被“遗忘”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十年里,个人网站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虽然在互联网上甚至搜不到他们的真实名字和照片。“早期,媒体关注的都是新浪、搜狐这种还没有开始赚钱的公司,对闷声大发财的站长们关注不多。现在经济不景气(对我们可没有影响),我估计关注站长的就更少了吧。”王晨昀这样对本刊记者说。
王晨昀曾被IT业内人士称为网络传奇少年,其经历被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300多家各类媒体报道过。但他觉得这只是个案,外界对于站长群体的关注并不够。确实,他们的故事似乎只发生在IT圈里,甚至很多时候圈里的人也只知道他们的网名。
高春辉的知名度比王晨昀还高。早在1997年,他就已被称为“个人站长第一人”。虽然他的个人网站风格和本人一样朴实,甚至有些闷,但更新快、服务好,因此广受欢迎,声名远播。据说高春辉有一次到北京来出差,想请他吃饭的人都排长队,那时的他就好比一张全国粮票。
不过对于这些高春辉很少提起,即使圈内的人也有很多都不能认出他来。在他为“手机之家”寻找行业资源的时候,与18900手机网的负责人开始了联系,直到两家公司合并,最终在一起办公一段时间后,这位负责人才知道与自己合作的这个“高春辉”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老站长,并非自己想象的“重名重姓 ”。“我一字不提,他就没有问,之前他怕‘此高春辉非彼高春辉’让我尴尬。”高春辉在简陋的办公室里讲起了过去的趣事,一身再普通不过的休闲装束,和下属们一样平常。
为理想付出
对于这拨带着或多或少理想主义情怀的人来说,获得关注与否并没有什么影响,“寂寂无名”没有阻止他们的付出,也不妨碍得到回报。
最早做网站的这些人,都有非常强的分享意识。当大家不熟悉电脑使用、不熟悉互联网的时候,怎么能够帮助大家就是他们责无旁贷的事情,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初期,主要就是靠一批个人站长的热情在支撑,不计代价。
要在业余时间做好个人网站,要跟时间赛跑,老站长们通常要付出普通人几倍的时间。高春辉说他在2002 年时每天都要工作16个小时,这在站长中甚至算是比较短的。据说被称为“图王”的章征军曾借助网吧的大带宽,直接在一个个论坛里抓取图片,一个晚上就弄出数万张,然后用ACDsee软件整理、微缩后再上传,供网民使用。“图王”做事情很痴狂,用一年时间整理了上百万张图片,做出了近50个图片网站。
这种坚持源于站长们对互联网的喜爱,为了兴趣可以通宵更新网站,可以一天发几千个广告帖,可以一年到头乐此不疲。这些站长能取得认可和成绩,更是因为他们十年如一日对自己的网站不断维护和改进。现在,高春辉的理想就是能好好休息3~6个月。
就像网名为“拒绝游泳的鱼”的董勤峰所言,站长们的努力换来了忠实用户,因为每个成功的个人网站都能解决网民实际的需求。在2003年时,董勤峰的“落伍者论坛”的域名im286.com由于忘记续费而被兰州的一个网友抢到,他早听说过董勤峰的大名,并且还是“落伍论坛”的用户,就主动找了过来将域名免费归还。董勤峰对此事记忆深刻,“网友很淳朴,很厚道。如果换成现在,报价200万可能也不算过分。”这应该算是对理想主义者的回报。
利益那道槛
2004年的一天,有家上海公司找到董勤峰说:“我在你网站上做3个月广告,每个月1万块,条件是采用漂浮的形式。”那天晚上董勤峰内心很挣扎,当时他还在一家电脑公司做技术维修工作,一个月工资才1,000多元,3万元真是很大的诱惑。他形容自己当时坐立不安,来回犹豫。但这笔生意最终没有成交,因为他自己最讨厌网站上有漂浮广告,同样也不能强求自己的用户。
无需回避的是,尽管做个人网站是因为兴趣而起,但怎样生存也是摆在站长们眼前的问题。毕竟他们不可能一直用自己挣的工资养着网站,网站要想不断进步就需要不断的投入。
在2008年6月阿里妈妈武汉站长精英大会上,章征军公布了一组调查数据:中国站长大概为150万,而月收入在万元以上的只有2万。80%的个人站长依靠广告联盟,大概10%的网站依靠会员和服务来盈利,5%的网站尝试电子商务销售。而相比后来的新站长而言,早期的站长还没有如此功利化,大多是因兴趣爱好而做,把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网站进行捆绑,不熟悉商业运作。
1998年~1999年间,第一批个人站长赚钱的主要途径就是做国外的点击广告,比如曾做出包括hao123.com在内众多网站的李兴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当时,有些站长一个月最高能赚到几千美元。但到了2000年底,这个财源就断掉了,之后的一年则是个人网站发展的一个黑暗期。
“做网站本来就不应该是赚钱,而应该是兴趣。”王晨昀回过头来看这段岁月时,如此表示。就像他说的,大多数人认为站长难做,难赚钱,这些人肯定没做过传统生意,只要是创业,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网站,都会面临很多挫折和失败。他很遗憾在这个时期有很多人放弃了。
商业资本,你好
2004年8月,百度以1,190万元现金加4万股股票收购了hao123.com;2006年Google投资了另一家导航网站265.com。这一度引起了众多投资机构和大型互联网公司对个人网站的重点关注。
有不少个人网站的创办者把自己的“孩子”卖给了商业网站。他们还表示,对于个人网站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被一家大网站吃掉。除非为了满足个人兴趣,否则卖掉是惟一的出路。实际上,原来出名的个人网站现在基本上都被收购了。
“个人站长做到一定的阶段如何去突破?如果hao123没有被百度收购,我应该就能够超过它。”265.com的创立者蔡文胜这样说,一句话点明了商业资本对于个人网站的价值所在,“个人网站做到某个阶段就要商业化,而不是停留在个人的角度。”
个人站长,顾名思义是强调以个人为中心,或个人为核心起点逐渐发展起来的网站。后期以企业团队为核心力量发展的,则称为企业网站。多少年来,个人站长一直在追寻的梦想就是如何实现网站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从根本上说,这都离不开如何成功运营网站并实现盈利,而商业资本的加入则会起到促进作用。
于是,个人网站几乎集体在2005年前实现商业化,比如华军软件园。2005年成为一个时间节点,之后新出现的网站已经不再是个人网站的形式,而是有了公司的结构,甚至很早就有风险投资介入。个人网站时代宣告闭幕。
打工不适应症
第一代互联网拓荒者们,从1996年第一次接触互联网起,近十年时间里,他们依照着自己的梦想且行且看:高潮时,甚至比张朝阳、丁磊们更有人气;低谷时,网站清盘,进入别人的网站打工。不过,他们在短暂的打工生涯里,都会不约而同地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在公司上班。
2001年,高春辉创立的天下网倒闭,他去了TOM在线工作。当年底,他利用业余时间又创办了“手机之家”,很快就做出了辞职的决定。之所以做出这种选择,高春辉就认为自己“不适应打工生活,可能习惯了自我”。
高大勇虽然对打工的尝试更多,不过感受似乎如出一辙。高大勇曾在很多公司工作过,Chinabyte、新浪、中国旅游资讯网、听听电子商务网,也担任了各种职务,最后只剩下了自己创立的“回声资讯”和“闪客帝国”。人们问及他为何从新浪离开,也得到了高春辉式的回答。如今,他甚至离开了“闪客帝国”这个家园,像高春辉说的那样“过起了闲云野鹤的生活”。
估计惟一例外的就是华军,他一直在政府部门工作,直到2006年6月才专职做网站。他给出的原因是:“一直是单枪匹马在做,太累了。”高春辉何尝不是如此,业余时间经营的手机之家足以让他有些力不从心。
当时知名的老站长恐怕都有这样的体会,开始时没什么负担,可以把内容做得很好,为做大网站打下很好的基础。但网站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来认真运作,否则很难持久发展。于是,站长们首先想到的是放弃手上的工作专职做网站。
创业进行时
高春辉较早的主动转向商业网站,很快站长们都知道了这一消息。这成为某种信号或标志,就像他在1997年建立个人网站一样。对于在商业领域里创业,“起码你能够活得自在,”这是高春辉的看法。
当创业已成为大众化的话题时,惟一的门槛是勇气,而这些成功的站长身上不缺乏的就是韧劲和勇气,而且在他们所熟悉的互联网领域有太多的机会。王晨昀认为,“网站创业,就算失败,损失的只是时间。早期的站长只要现在还做网站的,哪个都年收入百万元以上。”
像早期做个人网站时一样,王晨钧如今仍习惯于将晚上作为工作时间。他表示自己目前比较轻松,3家公司全部上了轨道,一个星期每家公司各去1次,每次停10分钟就走。每天基本都中午12点醒来,在晚上的工作时间,主要思考公司的发展、回复白天积累下来的邮件,以及审批部门经理提交上来的报告。
自己和网站下一步会走向何方,不仅是高春辉、王晨钧,更是以他们为代表的那批个人站长们创业时都要思索的话题。“做生意就是开源节流。用网站来创业也是做生意,必须遵循这个原则。网站赢利模式仍然看好电子商务,搜索引擎优化(SEO)则没有成本而效果最好。”王晨昀说。
老站长中靠hao123.com成名的李兴平还未加入创业的队伍,不过他用百度支付的现金投资了不少小网站,“和做个人网站相比,自己创业非常累,”他说,将来肯定会创业,只是现在还没有发现很好的项目,也没有明确的计划。
蔡文胜的265.com已经获得了巨额投资,有了数百名员工,并在北京最繁华的CBD立足,不再是昔日的小作坊了,但他依然喜欢被称为“个人站长”。很多老站长都是如此。第二拨站长比如“图王”章征军,“阿飞”姚剑军,“Dash”黄一孟也走了老站长类似的道路,从个人网站开始转向商业网站。
很多人这么说,“如果你有资本的话就去做商业网站,如果没资本的话就去好的公司打工,做个人网站已经是过去式了。”不管如何,高春辉相信,如果中国互联网的历史记录得足够详细,曾经的自己和那拨同时期奋斗的站长们,终究应该在其中留下一笔。人们也有理由期待,继续创业的站长们不会只留下个人网站的篇章,还会在互联网创业史上留下更精彩的段落,因为没有一个“站长”会踏步不前。
个人网站发展简史
1997年,一些网络爱好者们开始做自己的个人主页。
从1997年初到1998年上半年,网易个人主页空间,对推动个人主页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8年1999年,第一批个人站长依靠做国外的点击广告赚到了钱,包括李兴平等,一个月最高能赚到几千美元。
2000年泡沫破灭,个人网站发展进入黑暗期。
2002年8月,个人网站迎来突破。网易第一家开通了短信联盟,接下来是新浪、搜狐。2002至2003年,个人站长可以从短信联盟中赚钱。
2003年至2004年,支撑个人站点发展的大部分是SP的短信联盟,还有EBAY和淘宝。
2005年至2006年,开始有了Google的AdSense,百度的联盟等各种各样的联盟,个人站长赚钱的渠道增多。
2005年是个人网站的时间节点,很多个人网站在这一年开始实施商业化运作。